-
春秋战国思想
春秋战国之交,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旧的制度和道德伦理观念,被新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取代了;一部分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至于一般的出谋划策、谈天雕龙之流,以及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更是人数众多。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著书立说,争辩不休,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在许多新的思想倾向(经常发现表现于一个以上的“学派”)中,这里只能列出很少的几个:(1)倾向于放弃关于天地运行的超自然的和神话的旧解释,而代之以非人格化的力量和趋势(如道、阴阳、五行)作出的解释。(2)至少在理论上强调统治者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即高贵的出身再辅之以合格的智能和道德,从而使他能当之无愧地承担十分重要的统治任务。(3)但是由于统治权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世袭的,于是相应地强调训练一个受教育的非世袭官吏阶级,以充当统治者的顾问。这一强调标志着断然背离了任职只取决于良好的出身这一传统的观点,同时朝着根据竞争性的考试吸收官员的中华帝国文官制度的方向发展。(4)强调社会和谐的理想,虽然这种和谐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这一强调的基础是,每个人准备接受他在一个有等级的结构中的特定地位,尽其最大的努力履行与那个地位有关的社会职责。(5)强调大一统,它不但包括政治的统一,也包括思想意识和文化的统一,同时它也为和平、好政府和社会福利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
老子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将老子视为宗师,孔子也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太上老君。
-
春秋战国历史专题(一)
-
春秋战国历史专题(二)
-
春秋战国名人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
颜回(孔门十哲之一)
晋文公(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将领)
文姜(春秋时期绝色美人)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春秋霸主)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张仪(战国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前无古人的六国宰相)
吴起(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鬼谷子(谋圣、纵横家之鼻祖)
勾践(卧薪尝胆的一代君王)
吕不韦(乱世英雄)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扁鹊(春秋战国时名医)
荆轲(古代史上著名刺客)
商鞅(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为“亚圣”)
孔子(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牛头
无常鬼
夜游神
庄贾
日游神
阿青
郑旦
黄蜂
韩非子
鱼鳃
墨子
鸟嘴
荀子
豹尾
赵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