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历史争议
在春秋五霸中,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是众所公认的二位霸主,绝无异议的。那么余下的三霸应该归谁呢?
一、宋襄公,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乘诸侯无主之机,欲为霸主。《春秋 僖公十八年》记,宋襄公曾与曹伯、卫人、邾人伐齐,把齐军打得大败。僖公十九年,宋襄公又逮捕了滕国的国君,与曹人、邾人盟于曹南;二十一年,宋人与齐人、楚人盟于鹿上;二十二年,宋襄公又联合卫国、许国、滕国一起伐郑。这几年的会盟、征伐,《春秋》均列宋襄公为首,可知他确实曾经做过短时期的盟主。但就在会盟之际,宋襄公被楚拘留;后战于泓,又为楚所败,遂伤而死。这样的人,能是霸主吗?
二、秦穆公,《韩非子 难二》称:“蹇叔处秦而秦霸。”《新序 杂事三》谓:“秦用由余而霸。”可见秦穆公曾经称过霸。但《左传 文公六年》因其死后用人殉葬,便明确指出:“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
《史记。齐世家》也谓:秦穆公辟远,不与会盟。“但《史记 秦本纪》和《李斯列传》都说他用贤伐戎,并国开地,”遂霸西戎“。所以有人认为,秦穆公仅可称为”偏霸“,不能列为中原五霸之中。
三、楚庄王,《韩非子 喻老》曰:“楚庄王……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从历史记载来看,楚庄王武力强盛,曾称霸中原是没有问题的。但历来有人认为,他曾炫耀军事实力,威胁周王室,向周室“问鼎之大小轻重”,太骄横跋扈,不像一个霸主之所为。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就指出,楚庄王等没有“尊事王室之功”,不宜列入五霸。
四、吴阖闾,《吕氏春秋 简选》称:“吴阖闾……与荆(楚)战,五战五胜,遂有郢,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战国策 秦策》也谓:“伍子胥……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但事实究竟怎样呢?有人指出,吴阖闾仅仅是西破强楚,昭王奔随后,随人不以昭王给吴,吴人只得引退,不敢与争,当无力西及巴蜀;北迫齐晋也于史无征。因此,吴阖闾应为偏霸。
五、吴夫差。他曾经南败越,西败陈楚,北败齐鲁,在与晋的黄池之会中以先到为盟主。可是正当他北上争霸之时,越勾践抄了他的后路,端了他的老窝,吴夫差兵败身死。这样的结局,可以称得上霸主吗?
-
春秋战国历史专题(一)
-
春秋战国历史专题(二)
-
春秋战国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
颜回(孔门十哲之一)
晋文公(开创晋国百年霸业)
赵括(战国时期赵国将领)
文姜(春秋时期绝色美人)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春秋霸主)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张仪(战国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前无古人的六国宰相)
吴起(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鬼谷子(谋圣、纵横家之鼻祖)
勾践(卧薪尝胆的一代君王)
吕不韦(乱世英雄)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扁鹊(春秋战国时名医)
荆轲(古代史上著名刺客)
商鞅(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后人称为“亚圣”)
孔子(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牛头
无常鬼
夜游神
庄贾
日游神
阿青
郑旦
黄蜂
韩非子
鱼鳃
墨子
鸟嘴
荀子
豹尾
赵威后